为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探索指向课程标准的教学,打造紧抓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引领青年教师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5月14日,“素养立意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暨陈怡“名师送教”工作室第5次活动在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
课堂有力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课堂改革的关键。工作室学员黄玉超老师展示课例《剪羊毛》,紧扣歌曲中“附点节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律动导入、图谱演示、合唱改编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方式,设计有效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提高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黄老师根据歌曲节奏特点,创编声势律动,将说唱形式融入到歌曲中,让学生在玩转歌曲中发展“创意实践”的素养能力。
多声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完成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极具挑战性。工作室学员许梅红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中, 通过肢体动作、图谱演变等方式将声部可视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旋律的走向和行进特点。以口风琴辅助合唱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音高和节奏。以单元整体教学思维将教材中的同一人文主题的音乐素材进行联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发展学生合唱素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合唱教学水平。
研讨有深度
为转变工作室学员长期无目的的听课模式,实现有效的观课、评课。工作室主持人陈怡老师在课堂展示前与学员们进行了观课点的交流,并让每位学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观察和点评。“关键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是否有效落实素养?”、“是否关注了学法的指导?”……每位学员就各自的观察点各抒己见,分享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新课标的学习,意味着一线教师思维方式和习惯的更新。陈怡老师以《素养立意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为主题,结合两节课例进行观点报告,为学员们指明了素养立意下音乐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她强调音乐教育要遵循“先体验,后概念”的原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要用结构化的思考与设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陈怡老师指出,“活动”是载体,“音乐”是内核,“赋能”才是目标。
聚焦素养立意, 引领高效课堂。有思考、有深度、有创新,是我们对素养立意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追求,我们将躬身入局,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求新求变,拔节生长。
图:杨温瑞 梁鹏瑛
审核: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