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章秀平2023 > 本市信息 > 品细节之美 追英雄之光 ——记温州市章秀平“名师送教”工作室第7次活动

品细节之美 追英雄之光 ——记温州市章秀平“名师送教”工作室第7次活动

浏览量:117|发表日期:2024-05-06|来自:

最美四月天,读书正当时。2024年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温州市章秀平“名师送教”工作室活动瓯海实小慈湖校区梦想剧场开展,本次活动由刘莹老师主持。

 

 

  发现平凡的品质。首先,高佳老师和 四(6)班的孩子带来《挑山工》课例展示。高老师从身边了不起的平凡人引出课题——《挑山工》,以“挑山工的外貌”“挑山工登山与游人的不同”“挑山工富有哲理的话”为学生探究内容,深刻体会了挑山工的勤劳、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的品质。最后学生们联系了自己的生活,悟出了作者把挑山工的画挂在桌前对自己鼓舞的力量。听课老师们评价高老师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听见了成长的声音。

探究英雄的伟大。第二节课,王妮老师和四(4)班的孩子带来《“诺曼底号”遇难记》课例展示。王老师用轮船“震荡可怕极了”的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孩子们的朗读声里透着惊恐与疯狂。紧接着王老师带着孩子们找到了船长的两次对话,孩子们探究船长的语言,发现第二次对话“语言简练更加体会情况紧急,语言内容更加明确传达出如何撤离才能全员自救”的特点,最后学生通过对话朗读再现了船长的睿智果敢、临危不惧,现场老师不禁为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鼓掌。 


 

单元解读,关照课时任务。课后,瓯海实小黄海敏老师为大家带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组教学任务设计解读》讲座。黄老师基于“从细节描写中体会品质”的语文要素,纵向勾连各年段相关阅读能力进行单元解读。她建议老师们遵循从学到练的原则,让学生先学会品味“动作细节”和“语言细节”,到独立品味“外貌、语言、动作”细节。同时要做到教学评一致,习作评价指向用细节描写把事例写具体,切勿拔高。黄老师的讲座引发了在座老师对单元教学目标如何分解到单篇教学的思考。

 

圆桌研讨,思维碰撞。中午时分,导师章秀平带领工作室的学员们结合教材的解读、目标的定位、课堂的生成、单元整组设计等多方面对展示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的所观、所感、所思、所惑,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射,教学是灵感在研讨中衍生。



追寻先烈的精神。下午节课,林铱琳老师和四(3)班的孩子带来《黄继光》课例展示。从“抗美援朝”战争场景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发现夺取“591.7”高地的重要性。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结合当时危急情况品味着黄继光爬、站、举的动作,体会到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孩子们的朗读铿锵有力,向大家宣讲先烈事迹情真意切,现场想起热烈的掌声。

 


 

发现自己的光芒。下午节课,王和秋老师和四(4)班的孩子们进行《自画像》课例展示,共同寻找写作的秘诀。课堂伊始,王老师以“为新班主任介绍自己”为情境,激起学生推荐自己的欲望。王老师聚焦“自己的外貌特点”展开交流,王老师特点鲜明而又幽默的范例,引发了全班表达的激情,“我的性格特点”介绍使课堂成为了一个表达场,“笑面虎”、“暴躁王”、“胆小鬼”、“刀子嘴豆腐心”一个个可爱的性格跃然纸上,孩子们感受到在笑声中,品味出了童年生活的快乐。

 


 

专家引领,感受读书之光。温州市名师章秀平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讲座。章老师引用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指出:“老师要做文本的知音。”接着章老师带着大家深入解读了《“诺曼底号”遇难记》、李清照的古诗《夏日绝句》和琦君的散文《桂花雨》三篇课文,让现场老师明白了:只有教师正确解读每一篇文章,才能科学分解单元教学中课时任务,把握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最后,章老师用“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与大家共勉。

 


 

 

此次培训不仅是学习,更是一场美好的相遇,是单元整组任务与单篇课文设计的碰撞,是细节与品质的遇见,是阅读与人生的交叉。工作室的学员们将继续深入研读文本,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